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传习录

作者 : 王阳明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录、论学书信的简集,为明代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当明代中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凋敝之际,王阳明像一个布道的诗人牡师,高高举起一面知行合一的旗帜,重新设定了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先知般窥破芸芸众生心中之“贼”,他要让人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纯真地段,走入健全的感性生活,享受天理的荣耀、完美和永恒。如康德所言“在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王阳明的句句箴言足以让熙熙攘攘的众生驻足聆听。无论你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学子,还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巨擘,在你人生的旅程中匆匆行走的时候,不妨翻阅这本充满智慧和思辨的书,她会让你得到心灵的澄静和精神的富足。

最近更新 2019-11-21

本草纲目

作者 : 李时珍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190多万字,52卷,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还绘图1160幅,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部药典,无论其严密科学的分类,还是其丰富的内容、流畅的文笔,都远超当时任何一部本草著作。本书以实用为原则,浓缩原著精华,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叙述结构,并将生涩难懂的古文译成了白话,力求使读者既能管窥原著风貌,又能集中精力学以致用。《本草纲目》原著中多数药物收有附方,这些附方是祖国几千年医学智慧的结晶。此外,本书还不惜代价,请丹青高手为书中所录许多本草绘制了大量实物彩图,不仅为读者辨别本草提供了很大方便,同时也使本书具备了极高的收藏价值。

最近更新 2019-11-21

老子他说

作者 : 南怀瑾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深奥的古籍通俗化,专门的学术大众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书末还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自1980年问世以来,作者又根据自己的体认做了多次修订,现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老古1994年第6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最近更新 2019-11-21

资治通鉴

作者 : 司马光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for Aid in Government)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最近更新 2019-11-21

辜鸿铭讲论语

作者 : 辜鸿铭

《辜鸿铭讲论语》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

最近更新 2020-03-09

读书指南

作者 : 梁启超

本书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的合集。前者介绍中国基本典籍,说明各书特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后者为他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的讲稿,对《论语》、《史记》、《左传》、《诗经》等经典进行了系统介绍。此外,附录还收入《治国学的两条大路》等几篇文字。书中作者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最近更新 2019-11-21

冰鉴

作者 : 曾国藩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一书中谈到: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清史稿·曾国藩传》载: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曾国藩相术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最近更新 2019-11-21

孟子旁通

作者 : 南怀瑾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它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最近更新 2019-11-21

论语别裁

作者 : 南怀瑾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最近更新 2019-11-21

博物志新译

作者 : 张华

《博物志》十卷,西晋张华著,是一本地理博物体的志怪笔记小说。作者祝鸿杰译注有二十余万字的《博物志全译》,是国内第一种精校详注《博物志》的全译本,也系国家“九五”重点项目“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中的一种。近几年来,作者对《博物志全译》从前言、正文到附录作了全面修订,修订内容包括:字音审订、词义纠谬、出处复核、译文加工润色等。尤侧重于校勘训诂,订正了原书中的部分疏误,各卷加提要解说。经过此番修订,书稿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故名《博物志新译》。

最近更新 2020-08-16

史记

作者 : 司马迁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最近更新 2019-11-21

罗织经

作者 : 来俊臣

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撰的《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罗织经》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其二,《罗织经 》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其三,《罗织经》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其四,《罗织经》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据史载,整人专家周兴临死之际,看过《罗织经》自叹弗如,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罗织经》,冷汗迭出,却不敢喊冤;雄才女皇武则天面对《罗织经》,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遂生杀机。难怪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颇具讽刺意味地写道:“南周王朝在历史上出现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是一部《罗织经》。”来俊臣、万国俊之流早已丧命,但不可否认,他们的害人哲学和封建遗毒并未彻底消亡。本着让世人认清奸人面目,识破恶人伎俩,存留历史真实,从反面认知人性的目的,我们在保留本书原貌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对全书作了逐段逐句的解释评议。为了让读者更深入、更形象地了解和识别恶人的手段,吸取教训,我们在每一释评之后,又根据史实,编写了相关的事典。这样使读者可以从反面汲取有益的东西,在纷繁复杂的世象中,能防诬反骗,识破伎俩,勿受其害,此为本书出版之目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奸人的“智慧”不可忽视。他们害人无数,一方面源于他们心狠手辣、无耻之极;另一方面,奸人的心机和手段实不乏“高明”。正直善良的人们如果小看了他们,难免会吃亏上当、遭其暗算。从这个意义上说,揭穿奸人的害人把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人们洞悉其奸,勿受其害。正所谓,防天花需种牛痘;只有了解邪恶,才能战胜邪恶。

最近更新 2021-01-01

菜根谭

作者 : 洪应明

本书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并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形成了这样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作者对中国古代经典也十分熟悉。他从历代文献典籍中摘录了大量有古籍名句、先哲格言,作为本书的骨架,又从坊间搜集了普通百姓口头上流传的处世警句、民俗谚语,并且在字句上加以整理,作为该书的血肉,读起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书的许多警句被传为处世为人的格言。这是《莱根潭》一书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此书得以流传后世的重要原因。从该书的全部内容看,作者贯穿着这样的中心思想:作为一个正常人,应当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修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1/3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