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西方哲学史

作者 : 罗素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讨论西方哲学史的著作。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罗素这部西方哲学史的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该书的写作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故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比如在此书中他专门分章讨论了雅典和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犹太人的宗教发展、黑暗时期的罗马教皇制、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及一些通常被认为与哲学并无太大关联的人物如拜伦等。在该书中,罗素特别强调了哲学家们是由其特定的时代所造成的这一基本观点,并特别注意各种思想之间的历史的关联。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对西方主要的哲学家及其思想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还可以了解西方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人物、发展阶段及其与特定的哲学之间的关联。

最近更新 2019-11-21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作者 : 南怀瑾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欢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恰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最近更新 2019-11-2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者 :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诗体散文,作者借用古代波斯拜火教始祖查拉图斯特拉之名,有意对抗基督教的圣业,模仿圣典的文体,以比喻和逸事描述查拉图斯特拉升华进入超人之域的过程,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哲学思想结晶,副标题为“为所有人、不为某个人而写的书”,象征地表现出尼采最后的境地。这部作品虽然包括了尼采的一切,但查拉图斯特拉是作品的主人公,而非作者本人。

最近更新 2020-05-01

精神现象学

作者 : 黑格尔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运用辩证的方法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分析人的意识、精神发展的历史过程,由最低阶段以至于最高阶段分析其矛盾发展的过程。精神现象学可以被认作意识发展史这一特点,精神现象学也可叫做同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对个人意识在其发展阶段上的阐述,这些阶段可以看作人的意识在历史上所经历过的诸阶段的缩影。 精神现象学中所包含的历史发展方法和辩证方法是其合理内核,而它的唯心主义基础是我们所要坚决反对的。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既不是孤立地、现象罗列地研究诸意识形态,也不是单纯从时间上去研究人的意识或心理生活的历史,而找不出它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和独特典型的形态。

最近更新 2019-11-21

洞穴奇案

作者 : 彼得·萨伯

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并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这一著名的公案成了以后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请看十四位法官的判决书。这些判决书。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有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质。本书既是法哲学专业领域寓言式的经典文献。又是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理想读本。本书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不热衷于给观点贴标签或猎寻虚幻,对严肃而有意义的论证充满兴趣的人。

最近更新 2020-08-23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作者 : 华杉

这回彻底读懂《孙子兵法》!通俗通透解读经典战例,逐字逐句讲透兵法原意。《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翻开本书,直窥《孙子兵法》堂奥,既简单、又深邃、既朴实、又玄妙;开启一场通往智慧的非凡阅读体验。本书在着力讲透兵法原意的同时,尤其针对人们对《孙子兵法》的普遍误读、误解,做了鞭辟入里的详解分析。华杉先生研究《孙子兵法》二十多年,本书的部分内容早已通过各种内部演讲、微博、微信等媒介,在坊间广为流传。

最近更新 2019-11-21

古兰经

作者 : 暂无记录

古兰经据称是安拉在穆圣二十三年(公元610—632)的传教活动中适时地零星地用阿拉伯文降示的一部综合性大法典。一千三百年来,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的各国穆斯林信仰和遵循的一部根本法典。它既是伊斯兰信条的源泉和教法创制的依据,也是一切穆斯林的行动指南和道德规范的准则。 古兰经有多种中文译本。本软件选用了马坚先生的译本。马坚先生(1906-1978),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杰出的穆斯林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他的《古兰经》译本译文忠实准确,文字简洁流畅,风格古朴清新,受到广大穆斯林的肯定和高度评价。1987年(回历1407年)经沙特阿拉伯王国朝觐义产部督导,马坚先生的译本随《古兰经》阿拉伯文原文一起出版,发行到世界各地,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影响最大的《古兰经》汉译本。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一日一善·夏

作者 : 列夫·托尔斯泰

《一日一善》是托尔斯泰人生最后十五年的心血结晶,汇集了叔本华、尼采、孔子、老子、佛陀、梭罗等伟大思想家的智慧精华,按照春夏秋冬,分为四册,是托尔斯泰一生最重视、耗费精力最多的绝笔之作。《一日一善》将一年366天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章节,包括了信仰、灵魂、欲望、爱、自我、暴力、国家迷信、宗教、死、理性、幸福等人生主题。内容庞杂,写作却简洁而朴实,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哲学笔记。编纂《一日一善》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托尔斯泰更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系怀于一日一善的校稿工作。这位被誉为关怀世上无数苦难大众的良知,用他这本求道巨著,为自己也为人类阐释了有关人生的意义和使命的真理,让真理切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生活处处是哲学,只要读者用心去阅读《一日一善》,便可以从每日的章节中得到启示和鼓舞!让读者积聚正能量,收获宁静与幸福。

最近更新 2020-02-10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者 : 叔本华

1819年叔本华发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这部书标志了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尽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经过了19年的“无声的愤慨”之后,他在1836年发表了短篇论文《论自然界中的意志》。叔本华这篇文章灵巧地运用了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的疑问和发现来维护他关于意志的学说。在前言中他公开地对“骗子”黑格尔及其帮派予以沉重的抨击。然而直到1853年之后,叔本华的哲学才为世界所重视。“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

最近更新 2019-11-21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作者 : 南怀瑾

宇宙何以生成天地万物?人的心灵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炼养生能否延年益寿?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这些问题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出现的神秘学也莫不是以此为主题展开的。本书是一部从文化和医学的角度,论述道家、密宗和东方神秘学的著作,作者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密宗的历史、理论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易学与中医医理,尤其是气脉问题;第三部分,收录有关的专论和序跋。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小逻辑

作者 : 黑格尔

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哲学体系之庞大,著述之宏富,内容之广博,思想之深邃,在中西方哲学史上均属罕见。作为辩证法大师,黑格尔不仅结束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旧时代,而且孕育了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许多重要思想。如果不懂黑格尔哲学,特别是他的逻辑学,就既难于理解西方古典哲学,也难于理解西方现当代哲学。现当代哲学离不开黑格尔,其中许多伟大的东西都源于黑格尔。

最近更新 2019-11-21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

作者 : 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九渊,而形成为风靡时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不仅对我国明、清现代以至近现代的儒学有较大影响,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正确评述王阳明学说,是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版《王阳明全集》经过认真校勘整理,为海内外学术界深入研究王阳明学提供方便。

最近更新 2019-11-21

庄子

作者 : 庄周

庄子生于战国期间,活在烽火连天,动洫不安的时代,感到绝望窒息。他是宋人,而宋人因是周征服的殷遗民,悲惨的亡国命运,加上多次的战乱,使他有受尽屈辱及体会亡国的「无力感」。方此纷乱之世,孔孟以仁义礼乐救世,墨子以兼爱奔走于诸国间,但在庄子看来,皆劳而无功,更有「愚知相欺,善否相非」之感慨。而一些「巧言偏辩」者,更为庄子所鄙恶。于是他否定争辩的价值,而主张「弃知」以达天下大治。庄子陶醉于性静的生活,「清静无为,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生无死」。他的人生哲学是「依乎天理,因其因然。」他认习俗制度有伤于生命的本质,故他强调反朴归真。这种态度是基于他对生命的热爱,而不是纯然一种厌恶的反动。在庄子三十三篇著作中,包括了所谓的「内篇」、「外篇」、「杂篇」。有些是庄子门人的思想,有些是庄学的旁支,当然,也有一部份是纯正的庄子思想。在这些篇章中,内七篇是很重要的著作,因为它代表了庄子个人纯粹的中心思想,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由寓言所连缀而成一个主题的思想,但这却不妨他思想的连贯性。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1/7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