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水浒传

作者 : 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财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最近更新 2019-11-21

红楼梦

作者 : 曹雪芹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最近更新 2019-11-21

后西游记

作者 : 佚名

《后西游记》是一部讥佛讽儒、妙趣横生的神魔小说,基背景为唐宪宗和穆宗之时,比《西游记》的唐太宗年间,晚了年两百年。唐玄奘和孙悟空把佛经从西天取回后,天下大肆讲解,但未得真诠,将佛经万善法门,度世慈悲,俱流人讲经说法,果报小因,厉民害道。

最近更新 2019-11-21

二刻拍案惊奇

作者 : 凌濛初

该书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二拍”的最后一部,是凌濛初继《初刻拍案惊奇》之后创作的第二部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的思想内容和创作旨趣与《初刻拍案惊奇》是一脉相承的,都全方位地反映了明代后期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但范围更广泛了。凡是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阶层、人伦道德的各个主题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同时,明末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纷起,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这一状况,《二刻拍案惊奇》表现得也比《初刻拍案惊奇》更为充分。可以说,《二刻拍案惊奇》勾勒出一幅晚明社会日薄西山的惨淡图画。

最近更新 2019-11-21

周易全解

作者 : 金景芳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

最近更新 2019-11-21

绿野仙踪

作者 : 李百川

《绿野仙踪》成书于乾隆中叶,由李百川所著,是清代中期一部比较重要的长篇小说。书中以当时的社会时代为背景,刻画出了生活其间的各色人物,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读者阅读以后,能够非常贴近地感受到清代中叶的世情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十分精彩。《绿野仙踪》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对传统的神魔小说有所突破和创新,融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历史小说为一体。小说的人物描写十分精彩,尤其是那些活跃于人间凡世的小人物。小说中写达官之子温如玉贪恋烟花,倾家荡产的一段,最是精彩。郑振铎先生认为,这是“《绿野仙踪》写得最好的一段,也是许多‘妓院文学’中写得最好的一段。”小说的用笔十分老辣,大气,富有幽默感。所写的人物对话,则口吻毕肖,绘声绘色,能把人物的个性、身份、心理在口语中表现出来,真是一个语言大家的风范。李百川的朋友陶家鹤叹赏此书为“说部中之极大山水也”,郑振铎先生把《绿野仙踪》和《红楼梦》、《儒林外史》并列为清中叶三大小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作者 :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继《官场现形记》之后,清末又一著名的谴责小说。小说描写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这一时期的中国,已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改良主义的希望已破灭,新的社会革命即将到来。封建专制制度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命在旦夕,其统治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十分尖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是吴趼人的代表作。它最初连载于1903年~1905年《新小说》杂志上面,1906年起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分册的单行本(每本12回,直到1910年才出齐,共108回)。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怪现状》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广泛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清朝末年的黑暗现实。书中自我介绍说:“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虫蛇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

最近更新 2019-11-21

西厢记

作者 : 王实甫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优美动人的言情传奇小说。作为剧本,它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唐德宗时,洛阳才子张君瑞在普救寺偶遇故相国崔珏之女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在丫鬟红娘相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代言人——老夫人设下的重重障碍,历尽悲欢离合,最终结为夫妻。本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如同身临其境。

最近更新 2019-11-21

醒世恒言

作者 : 冯梦龙

本书重要内容,则是大胆地暴露、揭发了封建统治头子们的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本书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明代的作品。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已大量发展起来。一般地讲,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开始于这个阶段。作为市民文学特点的话本文学,自然会把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意识反映到作品中来。像《施润译滩阙遇友》、《徐老仆义愤成家》等篇,都透露出一些消息。

最近更新 2019-11-21

今古奇观

作者 : 抱瓮老人

《今古奇观》成书于明朝末年,是明末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里选出来的一部话本选集,三百多年来,这部白话短篇小说选集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传布很广。在“三言”“二拍”不太容易看到的时期,人们还可以从《今古奇观》中窥见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面貌的一斑。这部选集,共选了四十篇。其中选自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古今小说一刻)》中的共八篇,《警世通言》中的共十篇,《醒世恒言》中的共十一篇。选自凌濛初编著的《拍案惊奇初刻》中的共八篇,《拍案惊奇二刻》中的共三篇,刊行于世。这四十篇,大体上体现了“三言”“二拍”的主要精神,包括了其中许多较优秀的作品。编选者抱瓮老人除了精心选择以外,对于文字内容,也分别作了一些必要的增删、润饰。其中的故事、小说包罗万象、涵盖古今,既有大气磅礴的历史变迁,也有荡气回肠的人生际遇;既有缠绵悱恻的真挚情感,也有生动细腻的云雨之情;这些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畅销书龙虎榜”。在选取标准上,大致有四:“一曰著果报,二曰明劝惩,三曰情节新奇,四曰故典琐闻,可资谈助”。清朝初年,三言和二拍曾湮没不彰,《今古奇观》成了流传最广的古代白话小说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可以说《今古奇观》是“三言”“二拍”的简本,也可以说是过去流传已久的一部较好的白话短篇小说选集。这部选集中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有些作品,虽与市民无关,但却是从市民的眼光去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几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读起来,还觉得亲切有味,娓娓动人,而被作者们沁人心脾的艺术笔触所吸引。

最近更新 2019-11-21

窦娥冤

作者 : 关汉卿

《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的一部经典悲剧,该剧讲述了窦天章因生活无着,将女儿端云卖给蔡家做童养媳,自己赴京应试。数年后,端云改名窦娥,与蔡婆之子成亲。不久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放债度日。一次,蔡婆去赛卢医处讨债,赛卢医竟将蔡婆诱骗到偏僻处欲行勒死,适遇恶棍张驴儿父子,将赛卢医惊走,救出蔡婆。张驴儿父子乘机住进蔡家,妄图霸占蔡家婆媳,被窦娥严词拒绝。张驴儿怀恨在心,计划下毒毒死蔡婆,不料误打误撞,竟然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遂诬陷窦娥药死公公。贪官桃杌被张驴儿买通,对窦娥严刑拷打。为了保护年迈的婆婆,窦娥不得不屈认罪名,被判斩刑。……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东周列国志

作者 :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是一部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早在元代就有一些有关“列国”故事的白话本,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余邵鱼撰辑了一部《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改订正,润色加工,成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定名为《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无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这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人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作者对他们揭露与鞭挞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节的进展之中。

最近更新 2019-11-21

儒林外史

作者 : 敬梓作

《儒林外史》 ,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56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又如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而狂,变成了疯子,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复了清醒。这时候,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吴敬梓在创作此书时,以对待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的态度为中心,贬抑批判士人中的假儒士和假名士,褒扬推崇真儒士和真名士,热烈赞美具有完整健康人格的、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儒林外史》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极具个性的讽刺艺术。塑造人物时,能秉持公心,不虚美,不隐恶,借喜剧性的情节,揭示悲剧性的内涵,令人笑中带泪,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小说词义婉曲,叙述含蓄,冷静蕴藉,常常是用白描的笔触,“不尚夸张,一味写实”,让生活的真实来显现讽刺的力量。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1/7页)当前16条/页